-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9-6-18
- 帖子
- 156
- 积分
- 902

- 经验值
- 852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08-03-23
- 地区:
- 碑林区
- 街道:
- 长安路街道
|
我们可以确定:六岁以前的孩子,只要保护得当,是随时可以与内在的自我保持连结的,能够听得到他内在发出的声音的,随时按照内在的指引进行工作(蒙氏里称孩子的有益的活动为工作),我们就说这个孩子在建构自我。但是,诸位成人,我们当中有谁敢说自己与内在随时随地地保持连结?但原来我们是会的呀,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失去与内在连结的能力的呢?是什么使得我们现在重新走向成长时,却总是无法把心灵成长的注意力放在内在呢?
回溯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就发现,我们的长辈养育我们时,不断地用外在的标准刺激我们,我们也习惯了把成长的注意力与外在的目标联系,对自己内在世界的关注几乎是空白。比如,大人总是说:我同事的孩子可可比你还小半年呢,唐诗都能背十几首了,你还不会讲话;你看你,表妹比你学琴的时间短,你怎么还不如她弹得好;隔壁优优考了一百分,你怎么才考98分,好好向人家学习。刚刚听到这些话时,孩子痛苦吗?痛苦得要死,恨不得钻个地洞没了,恨不得自己就是妈妈同事的孩子可可,恨不得自己就是表妹,恨不得自己就是隔壁的优优!总之,恨不得不做自己,就做别人,做了别人,就能得到大人的称赞!其实可可家、表妹家、优优家的情况呢,好不到哪去,她们也做不成自己,也被自己的父母要求着和其他更乖的孩子比较!嗨,怎一个混乱了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