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8-12-11
- 帖子
- 7
- 积分
- 48

- 经验值
- 41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地区:
- 莲湖区
- 街道:
- 莲湖区
|
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喜欢乖巧听话的孩子,而对于那些逆反的、倔强的孩子在管教的过程中往往让大人烦躁并失去耐心。然而一般来说这些孩子有着更明显的性格特征,良好的引导会让他们更加自信和独立。美国心理学家利伯特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追踪调查,在3—5岁的孩子中,选100名有较强反抗性的孩子和100名较温顺的孩子,对他们的成长进行追踪直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在反抗性较强的孩子中,有85名显得有主见,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在另外100名温顺的孩子中,只有25名具备这种优点。当然,这并不是说“犟”孩子长大后就一定有出息, “犟”的适度和有分寸是一种特点,过度了很可能就成为偏执和过激,因此犟孩子较其他孩子更需要正确的教育引导。
一、因势利导
镜头一 孩子在拆卸玩具,爸爸看见了大声批评:“不许拆!好好的玩具都弄坏了。”孩子不听,还在继续敲敲打打,玩得不亦乐乎。爸爸气呼呼地打了孩子,孩子于是号啕大哭。
孩子年龄小,生理心理正在迅速发展,可塑性大。所以,其“犟劲”中不足的一面是可以改变的。当孩子发犟脾气时,家长要冷静地分析孩子反抗的原因是属于无理取闹还是其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是孩子爱玩、好探究的行动未得到满足,家长应因势利导,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恰当的鼓励,让其好的一面得以发挥。孩子拆卸玩具是动手探究的过程,作为家长大可不必发火,而应感动于孩子探究的“犟”劲。家长这时的工作是教孩子一些维修和装配的技能技巧,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在自己的敲敲打打中学到知识,但也要让孩子知道拆毁了玩具,他将失去这件玩具的事实,让其受到教育。
二、积极暗示
镜头二
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做手工,吃饭时间到了,妈妈说:“宝宝,吃饭了。”
三遍五遍孩子没有回应。于是,妈妈将孩子手里的玩具拿掉。孩子又哭又闹,非要接着做不可。
当孩子正在做一件有趣的事情,马上让他中断活动去做另一件事,总是很不情愿的,犟孩子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因此,家长应该提前几分钟提醒孩子:“乖孩子,该吃饭了,吃完饭再玩。”在这句话里,“乖孩子”一词给了孩子积极暗示,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乖孩子,犟劲就减小了。接下来说明该做什么事,并补充了“如果他还没有玩尽兴,吃完饭还可以继续玩”这些言语给孩子的行动以正确的导向,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持之以恒的耐心教育和有策略的积极暗示下,孩子的犟劲会越来越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并不真正清楚孩子的某种行为的用意是善的还是恶的,但我们宁愿从积极的一面去相信,我们相信他是有潜能的,我们相信他是好孩子。这种相信会无意识地影响和改变我们对待幼儿的方式,而我们的期望最终也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改变变成了现实。
三、冷处理法
镜头三
过年去串亲戚,因为有很多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得尽兴。但时间已晚,说到要回家时,孩子执意不回,要求所有人散去才肯走。众大人相劝不同易,最后孩子大哭还一副很委屈的样子,搞得大家都不开心。
孩子往往用发脾气来要挟父母以达到他的目的,对于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既不要一个劲地哄劝,也不要大光其火、大打出手。家长可以进行“冷处理”暂时不理他,装着若无其实地走开。孩子哭闹时无人理睬,自己就会觉得无趣而渐渐停止哭闹,孩子的坏脾气就不会持续太久。冷处理并不是完全不管不问,当孩子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家长要耐心严肃地讲道理,使其明白无理要求再闹也不可能得到满足。并与孩子共同制订规则,让其分清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如果违反规则将会得到相应惩罚,如果能遵守规则可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这种方法不仅对孩提时代的教育有意义,而且能使他从小学会反省过失、认识错误,在激烈的矛盾面前找到发泄情感与控制行为的正确方法,这种能力的获得孩子将终身受益。
四、
转移注意
镜头四
妈妈带着孩子在街上走,孩子要吃路边的烤羊肉串,因为妈妈不买而大发脾气。
孩子的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用转移注意法可以使他的倔强兴奋点转移开。利用身旁发生的事去分散孩子的注意,如:“我们就要过马路了,看看两边有车吗?前面的小女孩穿的衣服真漂亮!她过马路时拉着妈妈的手。有车过来了,轰隆轰隆声音真响,我们该怎么走?”因为妈妈的滔滔不绝,孩子倔强的兴奋点得以淡化,不愉快的情绪就被转移了。
五、说服沟通
在教育犟孩子的过程中,最终还是需要家长与孩子经常不断地沟通和说服来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让孩子从内心真正接受家长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从而在实际的生活中遇到以上类似的情形孩子主动从自身选择比较温和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和家长较劲儿。
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看,通常犟孩子的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性。家长和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利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他们好的方面要及时表扬鼓励,让孩子形成独立的性格、自信自强的气质、坚强的毅力等。对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犟”脾气,要耐心地说服教育,让他明白有时一味任性的后果,及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要教给孩子遇到事情如何处理的方法,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用他所了解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与其行为进行对比,能使孩子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受到某种刺激,从而诱导孩子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认识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会渐渐改掉“犟”脾气的。
犟孩子难教育,但,只要家长了解孩子的特点,讲究方法,积极面对,正确引导,是可以使他们克服其消极的一面,发扬其积极的一面,成为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