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65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

经验值
917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2-06-01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张家堡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0:3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母乳是刚出生宝宝的最好食物,可有些妈咪出于一些原因不能让自己的宝宝吃上母乳。现今,市场上的婴儿配方奶粉种类很多,功能开发得十分细致,非常周全。虽说不能完全替代母乳,但对母乳不足或完全没有母乳喂养的宝宝,确实也是最好的选择。怎样合理地用配方奶粉喂宝宝呢?  
9 m4 l/ c. H1 e+ |( c3 |% o
2012-8-24 10:31 上传  K* R& R* u  j9 T" T" _
下载附件 (389.7 KB)
- E- e; G  s: p, }: L. S3 d9 K) _
) f' X# @7 K& v3 w: ^0 [* {% g2 R+ o, N6 z6 k7 m# k

5 P, x3 C% X3 W/ A8 V0 ?5 u* o+ J+ c, \; y1 x0 h+ B
       你知道吗,错误地使用奶瓶会影响宝宝健康。宝宝出生后,有的新妈妈奶水不多,就马上用奶瓶给宝宝喂奶或水。还有的新妈妈为了图省事,宝宝长到两三岁时,还继续使用奶瓶。你会想到吗,这些错误会对宝宝的健康非常不利。4 Y8 B- C+ x3 @
  
- ]3 g5 w6 z7 @$ P  如何正确使用奶瓶?怎样用奶瓶喂养出健康宝宝?应该在什么时候放弃奶瓶?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可是宝宝顶顶重要的生存工具。

. O8 H3 D; U: O; Z  妈妈们可不能忽视了小奶瓶里面的大学问:. b) r$ G; V( @9 s2 `5 R; f) y% d
  
! C! J# i! y- K. z- R! p8 v  新生宝宝:不要先用奶瓶
+ I  k# X1 D. H6 d, q# o7 [/ b
  宝宝嗷嗷待哺,但新妈妈却暂时还没有奶,这时候,有的父母怕宝宝饿着,就开始用奶瓶给宝宝喂食了。但其实,宝宝刚从妈妈的体内分离出来,身体里还储蓄着一些可以维持生存的营养,并不是特别急于进食的。若在炎热的夏天,宝宝出汗多时,可用小匙给他少喂点水。但绝对不要用奶瓶,更不能用奶瓶喂奶粉。
. r- M$ ]6 X% D; l9 s1 Y% Q  
0 J" F4 t) M" d' r+ n# J" [  q, g  因为通常情况下,宝宝吸吮橡皮奶嘴要比吸吮母乳省力,如果宝宝出生后,就用奶瓶喂奶粉,然后再改为母乳喂养时,宝宝就容易出现乳头错觉,特别容易出现拒奶、烦躁等现象,造成母乳困难,不但使宝宝得不到产妇初乳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还会使新妈妈奶胀而诱发乳腺炎。宝宝长时间不吮吸母亲的乳头,还可会导致新妈妈乳汁减少。
& [3 K) s3 [8 w1 V. q2 E7 J/ [0 E  " ?0 r' a3 w4 o/ t
  正确的做法是宝宝出生后,就开始人为地挤压新妈妈的乳头,并开始让宝宝吮吸妈妈的乳头,这时可见有较清的奶水溢出,此奶称为初乳。初乳中不仅含有易于宝宝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脂肪和糖,而且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一IgA和具有杀菌作用的溶菌酶。这些物质可以保护宝宝不易患病,还可预防过敏反应,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 }$ ?3 F- Q" E- _- A  
6 O& _/ \- J9 M; l) r. r7 u7 F2 Q  初乳可使宝宝获得强大的被动免疫,吸吮了初乳的宝宝,生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明显偏低,而未吸母亲初乳的婴儿易患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所以,即使母乳不足,也要让宝宝抱着妈妈的乳头不断地尝试吮吸,以宝宝的吸吮力刺激乳房,促使母乳分泌,并促使新妈妈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

, `* j' i8 M! n0 E- J2 g9 h6 e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育儿知识分享】新妈妈注意啦~新生宝宝不要急于用奶瓶噢!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