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12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

经验值
624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16:1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1、着装适宜、注意保暖。
' y1 D( N* R  u2 v6 Q: ~$ {. f
4 S# Z- u, z. [: I3 e7 e0 V9 ^春回大地,但乍暖还寒,气候变化频繁而剧烈。所以,应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不宜过早地脱去冬衣。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衣服。否则极易感受风寒,引发呼吸系统等疾病发生。 8 I0 C6 k# M" S% Z. s1 ^
% L2 C3 w( |) [% p1 {

: f% r, G! e0 a2、早睡早起,不可恋床。 , f$ H4 ]3 |) {  _3 c& }& |
5 \: a, f# y: S. u  }% t3 V
《内经》指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春天应早睡早起,多到室外活动,舒展形体。这样可使精力更加充沛,减少困倦,还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老年人来讲,久卧最易伤气,春眠太久,不但会造成新陈代谢功能下降,致气血运行不畅,身体亏损虚弱,筋脉僵硬不舒,还容易加速脑血栓的形成。
% b- ?$ y4 q+ Q  \  r! l: B4 A! e1 i9 y( O& g$ q

) O- k5 _8 k0 K6 z: K2 O3、调节饮食、避免助火。 * o. ?* C  h) U% n4 n" N" P
. t" `8 u0 Y. Z4 f$ s$ C( D  e8 J8 E
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富营养、清淡可口、甘甜少酸。宜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吃饭不可过饮,酒宜少喝,生冷与年糕等粘滞食品不可多食,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和煎炸熏烤等香燥之品,以免助热生火引发疖子、痤疮等发生。
, h3 H( Q* d% L6 s1 ]* Q, @. y2 c- B6 F) p5 g3 X' \) `* u! R

2 b3 I4 i8 x3 r2 h- b4、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 `8 P  n2 U7 ^2 `

1 M9 c7 r$ g1 ~! k+ B春天空气清新,最有利于机体吐故纳新充养脏腑。春天多运动锻炼,是增强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的最佳时机,可使全年疾病减少发生。2 C8 I1 _2 Y2 s
5、风和日丽、最宜春游。 2 M  e: a! m, D+ k$ U  d7 t6 X

3 Q" R7 V- z! H0 i' c* G% m春天要注意精神调摄,特别要注意“制怒”,做到疏泄条达。风和日丽的天气,外出踏青问柳,游山戏水,最有利于陶冶情操,使心胸开阔,气血舒畅,精神旺盛。& G  u; w5 M! N  }. ?0 T' A

. P- Y7 k' W0 j, @- K8 v6、节制房事、不可过度。
/ d, |: w' }8 S+ \' f& y  @! j3 ?$ A0 q+ v
春天阳气上升,人的性欲功能也有增强的趋势。因此,切忌因精神兴奋而房事过度,特别是饮酒之后、刚刚洗浴后不可马上进行房事,否则会耗气伤精不利身心健康。甚至会诱发心梗、中风等疾病。
% F$ ^/ L! s! I$ ?0 a1 b: m5 ?0 f5 [; O! r
7、万物复苏、注意防病。
) ]* N  {4 _1 c) l+ L8 B8 r# F. t
3 q7 M$ y$ t. _; `; L俗语说:“百草回芽,百病引发”春天万物萌动,也适合细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不但容易引发流感、肺炎、流脑、猩红热、腮腺炎等,若不重视养生保健,一些旧病宿疾也易复发与加重,如偏头痛、咽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心肌梗塞、精神病等。所以,春天应特别注意讲卫生、防虫害、多开窗通风,注意调摄身心,防止疾病发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女性春季7大养生秘籍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