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打开孩子的乐感培养还是日后的技能训练,热爱音乐的前提永远是培养兴趣。许多孩子之所以将练习钢琴或小提琴看成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是因为无法从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家长最好能从小在孩子的生活情境中着手培养。 “孩子在肚子里的时候,我就给他听胎教音乐,那时候他一听到音乐立刻就变得很安静。所以他出生以后,我经常那个放音乐给他听,可是,最近只要我一放音乐,他就变得烦躁不安。我想也许是孩子并不喜欢音乐吧。”小波的妈妈向医生倾诉自己的苦恼。 其实,小波妈妈的烦恼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很多妈妈都知道多让孩子接触音乐,但是如何进行音乐早教确实没有章法的。其实,音乐早教是一种讲究系统性、科学性的教育。比如说,对于2岁的孩子,可以通过亲子游戏课、肢体律动的开发等课程挖掘孩子的音乐潜能;对于3岁的孩子,可以通过音乐故事图画书、儿童歌谣的鉴赏、音乐游戏书等来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对于4岁的孩子,可以通过音感合奏来提升孩子演奏乐器的成就感;到了5岁半,孩子就可以学习钢琴键盘课了,但这时候很讲究方法。如何让孩子爱上钢琴呢?家长可以蒙上孩子的双眼,让孩子的十个手指触摸之前看到音乐符号的位置,并借球、无声琴键来建立正确的手型及灵活独立的手指。另外,通过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游戏,还能开发孩子的左右脑,训练左右手的协调一致。 从前有个神通叫方仲永,他的父母虽然是大字不识的农民,但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文理皆有可观者”。乡里屡屡落第的老童生羞愧不已,乡民们也都称奇不已。因此,每当乡里的士绅在宴请宾朋之时,都要请方仲永去,即席为众人作诗以助酒兴。而每次士绅们当然要给方仲永一点“小费”,方仲永的父亲觉得可以以此牟利,就每天带着他在富人的宅第之间往返。这样,不到一年,方仲永就已经江郎才尽了。他长大之后,再也看不出他曾经是一个神童了,竟“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但仍有许多父母重蹈覆辙。方仲永确实具有很出众的才能,但他最后沦为一个庸人,完全是因为缺乏积极有效的科学培养和激发。 因此,家庭音乐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对音乐学习 产生兴趣。首先,家长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应该知道孩子的特长在哪里,然后因势利导,而孩子不喜欢的东西,家长也不要把精力放在强压式的逼迫上,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因为,任何教育的巨大成功,就在于让学习者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