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34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7979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8-07-18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莲湖区

Medal No.11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5:5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每当新生的宝宝哭闹不止时,许多年轻的父母会不知所措,使出尽浑身解数地哄、抱。尿布也换了、奶也喝了,还是哭,于是就恨不得再把宝宝塞回肚子里去。其实,这时候,父母不要着急,一定要冷静下来,查清宝宝哭的原因。因为哭是宝宝的第一语言,这是原始的生理反应,也是他们表达和沟通最重要的工具。据有关专家讲,宝宝哭泣所代表的信息是多层面的,大约可分为生理需求、心理反应、病理状况三种。这三种类型的哭法是不同的,应该注意区分。

    生理需求的哭。生理需求的哭往往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尿布脏了或湿了、喝奶时间要到了,渴了、太热(会流汗)了或太冷(会手脚冰冷)了、太吵了、光线太亮了或是太暗了。宝宝这些基本生理需求的哭泣,是比较好解决的,只要满足宝宝的要求就可以了。

    心理需求的哭。那些所谓“磨娘精”、难带的宝宝,往往是心理需求的哭。有关专家指出,有些宝宝黏人、易受惊吓,是性格上比较敏感或坚持度高、适应性差。心理需求的哭声比较小,甚至会盯着大人或伸出双手,就表示他只是想要抱抱,想要有人陪他玩。这时你只要逗着、哄着他玩就万事大吉了。宝宝3到6个月会开始熟悉亲近的人,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6个月以后四肢控制更纯熟,表情也更丰富,许多生理需求不必借哭来表示了,因此表达情绪的哭泣比重增加,不满、失望、害怕、生气、挫折感都是哭泣的原因。当大人拥抱时,能让宝宝感到满足与愉悦,所以父母应该在宝宝两岁前多抱抱他,让孩子感受到关爱,这对日后的情绪发展有良好的启发。

    病理状况的哭。假如宝宝哭声比平常尖锐而凄厉,或握拳、蹬腿、烦躁不安,不论如何抱也无法搞定,就可能是生病了!当身体不适引起疼痛的感觉时,不会说话的婴儿一定用肢体语言和哭声来表达。此时他会握拳、蹬腿、烦躁不安,哭声特别尖锐或凄厉,这时就应该警觉是病理状况引起的哭泣。肠胃道系统、呼吸道、皮肤方面、脑部问题、泌尿生殖系统、重金属和药物中毒、大人吸烟或吸毒等,都会引起宝宝的异常哭泣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7979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8-07-18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莲湖区

Medal No.11

饮食警示:孕妇禁食薯条薯片

  据《中国日报》报道德国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怀孕妇女和哺乳期的妈妈们应当尽量少食、甚至禁食法式炸薯条、薯片或其他含有化学物质丙烯酰胺的食物
  研究人员指出,因为胎儿和新生儿特别容易受到丙烯酰胺———一种可能致癌的化学物的危害,能够对神经造成损害的丙烯酰胺很容易进入他们幼嫩的大脑,造成威胁。
乖乖娘亲

博士后

Rank: 17Rank: 17

经验值
682374  
爱心活力豆
62  
宝宝生日
2008-05-24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学习
妞子妈咪

贵宾

Rank: 2Rank: 2

经验值
28676  
爱心活力豆
3  
宝宝生日
2007-04-25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未央区

Medal No.11

学习,那么小孩是不是也应该少吃薯片呢,宝宝喜欢可比克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经验值
21276  
爱心活力豆
26  
宝宝生日
2010-01-19 
地区:
新城区
街道:
韩森寨街道

Medal No.11

:wanwan79: :wanwan79: :wanwan79: "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8346  
爱心活力豆
5  
宝宝生日
2007-08-12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不错,帮顶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分清宝宝三种哭声:生理、心理和病理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