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25
- 精华
- 41
- 注册时间
- 2009-10-25
- 帖子
- 30551
- 积分
- 259275
     
- 经验值
- 259275
- 爱心活力豆
- 132
- 宝宝生日
- null
- 地区:
- 街道:
|
导读:宝宝的心灵敏感又脆弱,妈妈爸爸如何对待宝宝,决定了宝宝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宝宝的情商、智商、修养与教育有关,更与日常生活中,父母跟宝宝说话的语气有极大关系。而这一点,常常被忽略。与宝宝对话,你的语气用对了吗?
1、信任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情景实例:信任VS挖苦
情景:茹茹看见小区的空地上有小朋友在溜冰,羡慕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学溜冰。”
这时,妈妈要用信任的语气说:“好,茹茹想学溜冰,妈妈明天就给你报名,只要茹茹努力,就一定能学会。”
结果:茹茹满怀自信地说:“我一定会溜得像那些小朋友一样好的。”
不要怀疑地看着茹茹,挖苦地说:“算了吧,你这么笨,学十年恐怕也学不会。”
结果:有小朋友邀请茹茹一起溜冰,茹茹只是羡慕地看着,却不敢上前试一试。
宝宝对新鲜事物总是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看见别人会的,自己也跃跃欲试。但是他们尝试的勇气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左右。父母对宝宝表示出信任,宝宝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有勇气进行尝试。倘若父母表现出质疑,甚至是用挖苦的语气,不只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还会让宝宝对自己做出否定,产生“我不行”、“我很笨”、“我就是不如别人”的负面意识和情绪,从而渐渐有自卑感,变得孤僻、不合群。
|
2、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情景实例:尊重VS强制
情景:晚饭做好了,朋朋还在和玩具机器人玩拯救世界的游戏。妈妈走过去说:“朋朋,吃饭了。”朋朋抬起头说:“妈妈,让我再玩一会儿吧,五分钟就好。”
这时,妈妈要谅解地说:“那你再玩五分钟,不过五分钟以后,可一定要吃饭。”
结果:朋朋想了想,答应了。五分钟后,妈妈再次叫朋朋吃饭,朋朋爽快地放下玩具,高高兴兴地坐在了饭桌前。
不要语气强硬地说:“不行,不许再玩了,马上过来吃饭。”
结果:朋朋大声叫了起来:“不,我不吃,我就要玩。”妈妈生气地走过去,一手夺走了朋朋手里的玩具,一手把朋朋拽到了饭厅。朋朋开始又哭又闹,最后拗不过妈妈,只好泪眼朦胧地坐在饭桌前,边哭边吃。
两三岁是宝宝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从这时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自我意识会越发强烈,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当宝宝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爸妈们应该用尊重的语气去回应他(她),让他(她)感到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是被理解和尊重的,就很容易接受爸妈提出的要求。强制的语气却会让宝宝感到自我被抑制,产生反抗意识,进而对父母的要求拒不接受,即使最后被迫屈服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