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55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400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5-11-07 
地区:
新城区
街道:
新城区

Medal No.11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参加了南南幼儿园组织的幼教授课活动,虽然带有一定的商业味道,但是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总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常说道理却讲不明白,其实,我始终认为孩子出生始终都一样,但是家庭,经历导致了最终的道路不同,老师讲的很清楚,人的性格是在7岁以前形成的,7岁前就铸就了性格和习惯,而习惯和日常的生活分不开,性格一半源于遗传,一半源于后天的教育,性格又由行为习惯和心态习惯组成,因此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很重要,老师明确指出,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结婚时就已经注定了孩子和父母的性格分不开,而后天的教育和家庭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家庭是孩子画纸上的第一笔,现在我就发现南南在很多的时候和我很像!
在今后的孩子培养中,要注意五个方面:
一、培养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点都不错,无论在哪里,如果不学习,想要进步,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从小就有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尊重和维护孩子的学习能力,当然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二、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现在的社会合作比竞争更为重要,有合作意识,共赢和分享意识,要从培养孩子的口才做起,培养他从小就要学会与人沟通,好的口才是成功的捷径,常听老人说,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什么叫团队,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领导一群有耳朵的人,我们都希望我们孩子是领导者,所以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口才,与人沟通的能力,在今后的社会里,文凭仅仅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才能,智者生存,首先就要从培养孩子口才做起
三、培养良好的身心,今天我听到一个崭新的概念,健康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份责任,老师说在清华读书的那几年,清华大学每天要求学生4点半以后到户外去,去运动,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想想,健康多么重要,老人身体好是儿女的福气,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容不得老人孩子生病,一有病不仅花钱,还耗费精力,所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就是为老人,为子女积攒了财富,要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事业心,敬业精神,现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一片苍白,没有信仰和精神的世界,让人无所适从,因为爱,所以责任,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也是培养爱心,只有充满爱心和阳光,孩子不仅能过的好,你也能培养一个孝顺的孩子,为社会和家庭将带来无穷的受益
五、培养创新精神,现在各个企业提的最多的就是创新,但是真正创新的企业少之甚少,我们的教师在扼杀孩子的创新意识,模式化的教育像是流水线,这将是我们中国教育的悲哀,我们虽然左右不了社会教育,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孩子的创新意识,老师说人类所有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发现事物的相似性当中发现的,就让我们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不要认为孩子不同的看法就是错的,也许不同的眼光会发现让你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不要轻易的批评孩子与众不同,说明他有思想,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你的经历注定了你的认识,但是孩子只能从自身感受和体会才能去认识全新的世界,早就说过,经历就是财富,让我们多些丰富的经历有什么不好的呢?
与大家共勉,让我们共同培养出为社会有用的人!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400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5-11-07 
地区:
新城区
街道:
新城区

Medal No.11

自己顶一下

Rank: 16

经验值
349515  
爱心活力豆
276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培养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

Rank: 1

经验值
10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淘宝精品母婴皇冠店铺大全  http://www.585851.com/?target=19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和大家分享幼儿教育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