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1-6-30
- 帖子
- 126
- 积分
- 1712
  
- 经验值
- 1647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 地区:
- 街道:
|
$ M# J. x3 {2 R1 P7 G, }" J9 B( U. c" `* @' y
8 H( Z& J$ [0 V9 f; U( j4 ] [" g0 f
我们常常发现2岁的孩子到邻居或亲友家做客,看到桌子上有糖果,往往不打招呼伸手就抓,理所当然地据为已有,而当别人向他们要东西时,他们就用小手紧紧抓住,不肯轻易放手。如果硬性拿走,他们就会哇哇大哭。这是孩子自私吗?不是的,这是小儿成长阶段中的一种正常心理,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
3 m3 h/ e! h' S+ C" y" V$ L' P2 ` 1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以个体活动为主,他们对主体和客体还不能区分,因而对东西的所有者尚不能区分。当孩子长到2岁时,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头脑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概念。但对“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较模糊。所以对世界上一切东西,他们只要有兴趣,便都认为是自己的了。% O' O+ P- ?% i; I1 L
3岁以后的孩子自我意识水平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对“你”、“你的”、“他”、“他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这时,占有欲就不显得那么突出了。比如,他会向其它小朋友借玩具,也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别的小朋友玩。
; v9 j+ C! ~) c! v5 _ 所以,当我们发现2岁的孩子抢夺同伴的糖果或玩具时,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厉声斥责。随着孩子年龄增大,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在正确地教育下,孩子会克服这种习惯的。不过如是孩子经常“抢夺”同伴的东西,父母就应当给予正确地引导,让他与较大的同伴交往,较大的同伴懂得保卫自己的东西,会制止他的抢夺行为。相反,当孩子的东西经常被别的小伙伴“抢夺”时,又要设法让他多和较小的伙伴交往,以减少受侵犯的机会。如果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玩,而父母却强制孩子把玩具让别人玩,也会有不良效果。这不仅不能使孩子学会“礼让”,有时还会使孩子感到父母也要占有他的东西,结果反而促使他产生更强烈的占有欲。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可用引导的方法,让孩子把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如把会叫的小木鸭拴上两根绳子让孩子与小朋友一同拽着走,这样,孩子就会从中体会到与同伴一起玩的欢乐。
8 y) _, Z3 o# V! f9 w
# [( \. P4 J% b8 s4 X, A$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