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25
- 精华
- 41
- 注册时间
- 2009-10-25
- 帖子
- 30551
- 积分
- 259275
     
- 经验值
- 259275
- 爱心活力豆
- 132
- 宝宝生日
- null
- 地区:
- 街道:
|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持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o" q Y+ J- Q# ] M3 G
8 `, H z* H/ ~+ z9 f. m# M% t
--叶圣陶/ i# c0 {- F, \7 l% j% w& R, A: M
* |+ |2 U; A4 p1 ~
天生喜欢学习,但不是天生都会学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孩子才能更好地吸收相关知识。4 H$ L8 N: G3 _$ | U4 R
0 M1 q7 t: c6 m
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获得知识的能力。如果将孩子学到的知识比作“捕到鱼”,那么,对父母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指点和启发孩子掌握最有效的捕鱼技术,而不是父母捕到鱼后送给孩子,让他坐享其成。
: n2 u0 i3 c( d+ e6 _, G9 i
- q& P5 ?% C1 [" v 很显然,再有渊博的知识,父母也不能替代孩子去学习,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抓好一个关键细节,授孩子以“渔”--捕鱼的技术和方法,而不是现成的“鱼”。这就是在古人所谓“授人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能使孩子一辈子有吃不完的鱼。# H5 J0 ?# E# k- @) m/ h
0 ? k( B3 U E# w
也就是说,父母指导孩子在学习上与其直接告诉孩子学习的答案,不如帮助孩子学会找到答案的方法。. Y; U, g& b. e( O
) G6 `/ ` T+ X/ Y) { 周子豪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在家做作业,遇到了一个难解的数学题,于是小子豪拿着作业本去问父亲:“爸爸,这道题怎么做?”
! q7 E8 m0 c: u- \, F$ B7 P% q
7 \3 Z3 n3 l0 U 父亲一看,是道方程题:“有一条马路,A队10天修完,B队8天修完,现在A队修了4天后由B队修,问两队总共多少天修完?”. K+ n9 L' f+ I. W. j
: f0 I% S! w: b& a 父亲按题意一步步写出了算式,每写一步,就解说一句,小子豪听后“嗯”一声。等父亲写完算式,周子豪高高兴兴地往本子上一抄,作业就完成了。
! s; `$ m% _7 k$ j0 r! e9 G. g8 o3 P- ~/ ~
可是,问题很快就发生了。周子豪几天前问父亲的同类习题他又不会了。这是怎么回事?后来父亲才明白:对于一道题,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孩子并没有经过一个思维的过程,他接受的只是现成结论,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印象不深,记不住,也不巩固。所以,应该设法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 [, Q% u+ ?# D! u5 s
! _# F( T5 t; ?! X4 u/ n 于是,父亲改变了辅导方式。比如算术题,他采用反问法,启发孩子思考,让孩子自己回答。孩子光“嗯”一声不行,还要讲出道理来。问题则逐渐向结果靠近,直至最后孩子自己豁然开朗,明白了解法,并且能够自己列出算式。
- i5 V8 m9 ^ u: k/ i
3 k5 Y" \9 L4 S3 m 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但是不能帮助过分,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无止境地帮助。无休止的帮助就会给孩子养成一种依赖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独立完成的过程,人们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学习获得,谁学习,谁获得。作为家长不可能每天都跟着孩子一起学习,谁也做不到,所以要尽快培养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 L4 S. K$ ^7 l" y3 |! K' j9 V
: }; Z" |: g8 T$ t" e1 i 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未来社会里,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不会自行更新知识的人。是否具有学习能力居然被提高到是否要被列入文盲的地步,可见学习能力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因此,聪明的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4 H7 o T3 K3 N+ [) T6 f) j( B9 h3 f" i0 z1 R
当然,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用毅力、耐力才能逐渐养成。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应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要下决心,锻炼恒心,磨练意志。同时,家长要言传身教去影响、教育孩子。/ V( J4 X) h8 p/ V) Z5 R
4 C1 }3 d9 }9 d 一教子智慧:教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t1 k5 e0 W* o9 k* } k) H3 G
, C/ h' d, U! u& s: i( t' H: h4 M& l
学习能力的关键技巧和方法是孩子轻松胜任学习的最有效的法宝。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错误的方法,则会事倍功半。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 J6 Y, l+ C( }3 p0 j+ p; K1 c/ `6 _: [8 z4 ?+ e% C( u! ~8 e! b& g
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 ~% R& G' L. W
. w: G. e# e6 w5 @+ l1 理解法:人都有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能力,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知识有认识,就会很容易地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否则,就需要花很大的额外功夫。比如说井底之蛙这一成语,父母可以让孩子想象一只健美的青蛙坐在一口深井里,眼睛直瞪瞪地望着井口发呆,而井口外面,则是白云、蓝天,井底则有青草、水、昆虫。虽然这只青蛙本身健康,不愁吃喝,然而它却呆呆的,为自己见不到外面的大好风景而发愁。这样一理解,孩子自然就会对井底之蛙的含义非常清晰了。. l+ g% U. }+ K2 {
: d& Q" f9 G5 B% _) \8 v# u5 D
2 对比法:从猿类分化成人类以后,人类就在地球各个地方生活,而这些地方的环境和人类生活习性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就导致了欧洲人与亚洲人身材、肤色、毛发等等方面的不同。但在生理学上,均用人这个概念来记之。而实际上,欧洲人与亚洲人是有很多区别的。
9 ?0 C- l& y6 {( q) ~- F% L5 N( K( K! e
在学习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当两个概念或事物的含义相似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搞混淆,而在这个时候,运用对比法就能够搞清楚二者之间的明确意义。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地方我们暂时不讲,我们只比较它们之间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地方,就是某一事物的独特特征。理解了这些独特特征,也就抓住了这一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这一事物的有关知识。
# J. S. |4 O4 [5 M) g, ^" Z9 G0 `2 C7 d
3 联想法: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就在于人有思维。有了思维,人在客观的自然和社会面前就不是无动于衷,无可奈何了,而是能够积极地促成条件,来解决问题,而联想正是人类充分发展的一种象征。" B. b5 \, p! E
) W. K7 {) s6 o, k
看到天上的鹰在不停地盘旋,我们会想到它可能饿了正在觅食;看到河里的鱼一动不动,我们认为它可能死了;看到人们对你笑,你会想到灿烂、友善。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大脑高度发达的一种产物。在我们的学习中,联想,同样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q4 p4 X, [& ~' }% g* ^8 l( E
; I8 `8 O2 u% _, ]9 z3 f: b历史课本中的数字很枯燥无味,但是有些事件是和这些数字紧紧相联系的。因此记数字就可以与这些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记,这样就避免了数字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起到了双重效果。/ W5 u I" `& Q+ `
0 }' l* ?1 n' T* ?
4 联系法:事物处在自然界中,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联系的,正如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兔吃草,而兔又被鹰或狼吃,狼又被虎吃,而鹰和虎死后,其尸体又*变质,供草吸收其营养成分。在这几种动植物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食物链,它们就构成了联系的一个整体。如果草绝,则兔就会亡,反之,如果兔多,则草就会被大量食用,当草被食用过多时,兔就不免缺少食物而亡。这充分说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 N% Q! N4 H' F+ R& ~& U9 N% j" J% h. E8 _& |
正是人类在长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的,因此各种知识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当我们对某一事物缺乏了解和认识时,我们就可以从与其有联系的事物中来认识它。) G) S) r5 P3 ?; M/ }6 k7 e6 G
1 S6 L7 A) c, r( f8 Q- J9 Q5 目标激励法: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方向和准则。用目标来激励自己,不断地学习,应该是孩子必备的一种学习方法。
6 j, H; o; i' ~
& t9 l$ q+ j1 [! t- [, H 陈景润是我们熟知的数学家,当他第一次在他的老师沈元处听到“哥德巴赫猜想”时,就下定决心去攻克这个难题,并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f0 x6 }$ K, H, ^; C; ^% ]) d- z9 o
可见,有了目标,人就具有了前进的路标,就会不管道路多么的泥泞艰难,而向着目标一步步地前进。获得知识,也应该这样,不停地用目标来激励自己前进,前进,不停地学习,才能使人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奋力拼搏。
* ?4 g1 m/ r7 b' w5 ?二教子智慧:教育孩子学无止境
, h( I& ^5 G, t1 D8 h. m 学无止境。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完善提高。
5 \% U& F _7 }; h: R8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大学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在教学楼的台阶上,一群工程学高年级的学生挤做一团,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5 b$ ^: t7 W6 D" S2 t' E5 s; p! T 一些人在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带着经过4年的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 s- B% J, k' x: [& g 他们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快结束,因为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他们想带的任何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
6 _2 y4 F* ]8 `. d: A 他们兴高采烈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脸上的笑容更加生动了。
5 }1 C2 _* o$ P# e+ f2 v3 n" @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恐惧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整个班级。
- ^% |3 A3 i' e0 h$ ?+ z( k* m. u4 Q 他俯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后问道:“完成5道题目的有多少人?”没有一只手举起来。“完成4道题的有多少?”仍然没有人举手。“3道题?”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那1道题呢?”
& g1 _! M7 T' T! G1 `" e$ u# C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 R, S$ S' ~& q' c
“ 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教授说,“我只想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4年的工程学习,关于这项科目仍然有很多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学习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随着时间的流逝,教授的名字已经被遗忘了,但是他教的这堂课却没有被遗忘。' F1 G. p7 B% f+ l4 X4 u1 |( D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只有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才不会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正如古罗马的辛尼加所说:“学习并不在于学校,而在于人生。”这就说明了每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是一刻也离不开学习的。9 A3 r/ q# h4 ?8 _0 _+ f+ o4 A5 t
学无止境,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对任何人都是终生受用,特别是孩子,他们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只有用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才能满足自己精彩的人生。
9 X/ a0 Z! ^6 o i4 O* N) P7 [: o5 V0 s- P, E/ B& b
三教子智慧:引导孩子学以致用
' |8 Y+ g w5 ?8 U, X有这样一个故事:
% M1 e) s N9 G. S 清朝有一个姓张的读书人,他讲古书时,可以滔滔不绝,讲得头头是道。可是,若让他去处理世事时,他却显得很迂腐。1 C$ T, A j0 b. a% b
有一天,他得到了一部兵书,如获至宝,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了好几天,并自以为熟通兵法了。4 t0 r6 |1 J/ u3 A& ?9 e4 i
正好,有一群土匪聚众闹事,于是他就召集了乡兵,前去平乱。7 I: k6 o( V, V; @. B) f
可是,在他按兵书上所说的作战示意图行事之后,在初次交锋时,就被土匪击溃,他自己也险些被土匪抓走。
' ]. ]: m. z- |6 u% W 后来,他又得到了一部关于水利方面的书,对书进行一番苦读之后,他认为他已能让所有土地变成良田。于是让人按他的图纸兴修水利,结果水从四面八方的沟渠流进了村里,险些把村里的人全部淹死。* R0 Z1 \8 j; v
这个故事听起来让人捧腹,但是也让人深思,它嘲讽了那些一切以书为法的读书人,这些书呆子不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变通,不能把学与用结合起来,所以导致了不堪设想的后果。
7 C9 [! [: \* e4 R0 U 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学习而不与实际相联系,是没有用的。最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便是与实际相联系。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以致用。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7 e+ y" d9 X) L8 h
% C* C% i) h: S8 b( l教子智慧:教孩子不耻下问
0 h; E' b/ Q& E( ^ 一家研究所某年分来了一位博士。这天,博士闲来无事,就到单位旁的一个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a) w ~( U" [; Z, `3 z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瞪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飞?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漂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Y. z0 c" `3 M/ [$ @. R
过一阵儿,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武林高手集中的地方?
' }& P( O& T4 Q: f 过了一会儿,博士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他们能过的水面,我堂堂的博士过不去!
9 m5 f' l4 n. y& y+ t# \ 只听“扑通”一声,博士生一下子沉到了水里。两位所长慌忙把他拉上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博士尴尬地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8 y- W! c% f( ?5 c4 h1 M4 n/ @$ H 两所长一愣,然后相视一笑:“你不知道,这个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能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o- h' B$ t* ?) S. S$ {6 K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要虚心求教。只有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人,知识才会丰富,本领才会增强,这样的人必然伟大;而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高明的人,就必然渺小。
. e( ]7 u- J5 \' O7 q( X 学问、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但生活中,有些孩子过于害羞,虽然学习上有许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有些孩子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懂也装懂,不会的东西从来也不向别人请教;还有些孩子学习心里没数,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么都懂一点,但又没有完全掌握。* K1 S: c# [/ H' P6 y, N
其实,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的过程,圣人都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何况还在求学中的学生。因此,家长要提醒和鼓励孩子不耻下问,而且还要不羞于下问,要鼓励他们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s3 r: ~1 b( ]; t. u. M1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