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01 | 浏览: 830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8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7-07-21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张家堡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06:5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思语兰轩 于 2012-12-16 08:34 编辑

星期日上午十点半(由于天气渐冷,多数在室内哦)北郊凤城二路人人乐后义务诵读《中庸》,电话是:13992836608,欢迎爱国学的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来参加
以后每周日都有读哦,地点随时会变化的,会去护外哈
顺带让宝宝多结交一些朋友!
读国学经典的好处?
1.识字能力:轻松认读大量文字。
2、记忆能力:轻松背诵大量国学经典。
3、阅读能力:建立广泛阅读兴趣,作文水平大为提高。
4、理解能力: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5、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出良好口才。
6、行为习惯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7、道德修养:道德修养自然熏陶。
8、外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今人为什么不读经?

广闻博览、饱读经典的人,眼界远大、胸襟开阔,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一较为全面性和合理性的规划与安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也是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涵养、修养”。要启发理性、开拓见识、陶养性情,“读经”是最简单、最有效、最便捷方式,最智慧的选择,也比较切实可行,容易实施,教育成本也最低;我们让孩子从小广泛诵读各类经典,就是让孩子在一生的黄金记忆期储备好令她一生受用的东西。

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而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常理常道,它的价值历久而弥新,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方式。

古人几乎每个读书人都读经的,无一例外。把经典背诵得滚瓜烂熟,才完成启蒙教育。这个启蒙教育是个识字的过程,头脑开发的过程,是文化积累的过程。今天的人都不读经了,不但儿童时候不读,长大了也不读。到了大学,学中文、历史的也多半不读。为什么会这样?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中说“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这篇文章写于1942年,实行白化文教育20多年。也就是在一批新的青年成长起来的时候,读经已经成问题了。如果在二十年前,不用说这样的话的,因为每个人都读经,而且都能读懂经。可是在1942年的时候,大部分青年就都不读经了。于是朱自清才起来呼吁,但是呼吁是无效的。

不读经的原因用朱自清的话就是“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很简单,因为读不懂吗?当时的很多学者并不是认为经典不好,只是读不懂,很多人不想读,读不进去。这一点,推广白化文运动的胡适之先生也有深刻体会,否则他不会写一篇国学书目让学生读过学书。

在实行白话文教育以前,没有人觉得经典晦涩难读。为什么?因为本来就不难读。儿童是学习语言的天才,只要进行读经教育,就能很容易的学会文言文,很容易的读懂经典。但是,儿童时没有经过经典诵读训练的,就很难,甚至很多人一辈子不读不懂经典。

所以朱自清的呼吁是没有用的。因为国家教育部已经废除了读经教育。就好像一个孩子不经过指法训练,然后呼吁他去弹好钢琴一样,那是不可能的。可惜的是当时地白话文推广者并没有认清这一点。他们一面杀死文言文,一面呼吁大家读经典。这不是思维的混乱吗?

经过了80年,老中青三代都是白话文教育出身的了,到了今天,不要说读经典,连经典的名字恐怕也很多人不知道。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四书》是什么书,更多的人说不出《十三经》都那些经。所以国人不再有能力读经典了。

今天的国人没有能力读经典,只能听一听人家对经典的评价。可惜的是,自从五四以来,那些所谓的先进分子,对经典诋毁多于赞誉。所以在我们的印象里,似乎古代的经典可以用迂腐、封建、落后、守旧顽固等几个词来形容。这些词并不是我们发明的,而是五四时期的激进青年发明的。他们这些评论对吗?很少有人去考证。尤其是今天反对读经教育、对中国古典不懈的人,几乎没有考证过。

这几十年来,我们都不加思索的接受了这样一些观点:中国是黑暗的,旧社会是吃人的,中国人是丑陋的,中国古代文化是泯灭人性的。正因为中国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中国才一直无法产生科技,所以那些都应该抛弃,即使不抛弃,也没必要给孩子读。

这些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有一些是五四时期激进青年的观点,有一些是文革时期造反派的言论。我们今天居然就接受了,而且全盘接受了。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思想已经不再自由了,已经被那些人控制了,已经丧失理性分析的能力了。

近几十年,华人社会在国际舞台上异军突起,国际社会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华夏文化了。有些人已经开始部分地扭转了这种思维模式,但依然从感官上拒绝经典,拒绝诵读。如果您依然有这种观念的影子,现在就要开始转变。有很多人,当我第一次对他们讲《论语》的时候,他们立刻会闪念出“糟粕”、“腐朽”、“顽固”、“封建”等概念。可是当他们一句一句读论语的时候,就会发现,孔子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他们的心里。孔子就像在他们身边一样,挖掘他们心灵最深处的善念。这些道理不是孔子强加给他们的,而是他们心里本来就有的,只是从前没有人点醒。

今人为什么不读经,就是因为没读过。没读过经,又受到歪曲事实的言语的蛊惑,所以不再读经,拒绝读经了。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值 金币 收起 理由
天耀妈妈 + 50 + 50 谢谢分享!

总评分: 经验值 + 50  金币 + 5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8Rank: 8

经验值
75072  
爱心活力豆
7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感谢分享

Rank: 2Rank: 2

经验值
72395  
爱心活力豆
44  
宝宝生日
2008-05-05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Medal No.5 Medal No.11

添加一些图片吧,这样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啊

Rank: 1

经验值
917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2-06-01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张家堡街道
顶下啦~

Rank: 2Rank: 2

经验值
121039  
爱心活力豆
24  
宝宝生日
2014-10-14 
地区:
街道:

Medal No.5

如何让孩子理解经典

点评

约翰京故事  全能老爸真是问得尖锐啊!不过古人也确实是强调先背诵而后理解消化的。但是现在社会和古代不一样,如何让孩子做到,对此我也很好奇啊。  发表于 2012-8-3 20:28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8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7-07-21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张家堡街道
回复 全能老爸 的帖子

幼儿阶段读典,是不提倡让孩子理解的。只管“播种”,耐心地等待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也就是待孩子长大,人生经验丰富,理解力自然成熟时,即可触类旁通,经典才能渐渐与他的生命水**融,成为他安身立命的所在,成为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产,让孩子读经典,等于给了孩子智慧优雅的一生。
读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经解经,以经悟经”是领悟经典的好方法。
2、经典句句实在,不只是说说而已,乃是实证所得,贵在得意妄言,贵在应机,贵在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求真知,而不要寻章摘句,咬文嚼字,死读书,死讲解,所谓“死于句下”。
   3、要用科学的精神,客观的态度,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不要把阶段性的体会和成果,当作最终的真理,甚至固执于自己当前的水平,曲解精华为糟粕。
4、经典的真谛,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还在于启发我们内在的智慧,指引我们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Rank: 2Rank: 2

经验值
121039  
爱心活力豆
24  
宝宝生日
2014-10-14 
地区:
街道:

Medal No.5

回复 思语兰轩 的帖子

不加理解,就是背下来了,这样真的有用吗?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8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7-07-21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张家堡街道
回复 全能老爸 的帖子

好多家庭已用过,孩子受益了!能明白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仁、义”等传统美德,从小塑造良好的人格,这将让孩子们终生受益。可能小时候你看不出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给你惊喜的!你可以搜索王财贵老师,他们这些专家讲的更透彻!

点评

全能老爸  这些理论如何与现实相结合?家长如果都不明白如何引导孩子?  发表于 2012-8-3 15:23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8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7-07-21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张家堡街道
回复 全能老爸 的帖子

当您小时候背的很多东西明白意思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您逐渐就能悟出来了,不是吗?

点评

全能老爸  我小时候据说能背近百首唐诗,现在我都忘了  发表于 2012-8-3 15:21

Rank: 8Rank: 8

经验值
6395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7-10-1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你说的每周六,北郊
具体时间,地点

Rank: 2Rank: 2

经验值
121039  
爱心活力豆
24  
宝宝生日
2014-10-14 
地区:
街道:

Medal No.5

回复 全能老爸 的帖子

好多家庭已用过,孩子受益了!能明白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仁、义”等传统美德, ...
这些理论如何与现实相结合?家长如果都不明白如何引导孩子?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170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街道:
如何让孩子理解经典
全能老爸真是问得尖锐啊!不过古人也确实是强调先背诵而后理解消化的。但是现在社会和古代不一样,如何让孩子做到,对此我也很好奇啊。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170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街道:
帮顶! 国学不是只有儒学,儒学只是国学的一部分。儒学里面确有精华,但怎么让孩子吸收,和现实结合,很值得探讨!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8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7-07-21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张家堡街道
回复 王顺顺妈 的帖子

星期六上午九点北郊凤城二路人人乐后义务诵读《大学》,电话是:13992836608,欢迎爱经典的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来参加

以后每周六都有读哦,地点随时会变化的,会去护外哈
顺带让宝宝多结交一些朋友啊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8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7-07-21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张家堡街道
回复 全能老爸 的帖子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小朋友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多读经黄不仅可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净化人的心灵,丰厚人的文化底蕴。学习分为三个层次:积累、感悟、运用。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8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7-07-21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张家堡街道
回复 约翰京故事 的帖子

家长是不是太急于求成了?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8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7-07-21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张家堡街道
回复 全能老爸 的帖子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开始读时也不明白,但读着读着有天突然觉得,哦,这句话原来是这样的啊!相信孩子也一样,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这简单一句,我上学时怎么也不明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明白了,嘿嘿!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81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7-07-21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张家堡街道
回复 毛豆M 的帖子

明天一定照些照片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每周日——北郊的妈妈一起读经典哦!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