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1-2-17
- 帖子
- 136
- 积分
- 912

- 经验值
- 904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 地区:
- 街道:
|
本帖最后由 Spirra 于 2012-12-12 14:53 编辑 1 x. d" j0 \0 |; |1 Y/ c7 l
: w2 Q& ^8 D! u B1 d其实啊,做房地产就是在做切糕,买房子就是在买切糕,理由如下:
( U3 Y% x4 U% o* K x7 ~# u7 w$ a
% d2 ?+ [& z' n& ^9 f& h% D; k- a8 z1、利润极大。切糕原材料无非大量白糖、大量花生,少许葡萄干,少的可怜的核桃仁、杏干,成本很低,我估计每两成本价在1块5至2块钱(含人工费及运输费等其它杂费),但卖多少钱呢,5块一两,利润率高的惊人。房地产开发也是一样,部分开发商早先拿地,地价便宜的惊人,建房用的水泥、黄沙、钢材等建材价格都能看到,这个税那个税的也都能算的出,后期推广费用一般销售总额的2%左右,总体来讲总成本平均占总销售额的30-50%左右,利润也算暴利了。* _* Z. F% n" `5 U3 ]
2、里外不一。切糕主体就也是糖稀加花生,而吸引眼球体现提高价值的核桃仁、杏干都是贴在糕体的外面,外面光鲜里面无货。而房地产开发也是这样的,有些想法的开发商都是把好东西放在墙体上、样板区等那些购房者能看的到的地方,比如外挂石材、铝塑板外墙,漂亮的样板区和样板房,大而豪华的会所售楼处。。。。而水泥、黄沙、钢筋之类的,建的质量好不好,用的材料好不好,反正外面看不到,成本就能省就省了。
9 V$ Z! v" n4 t4 N8 a! p+ j3 l9 C. D+ p: X
3、毫不靠谱。我:“买个切糕,只要半两!”卖糕的:“好”!卖糕的:“两斤”!我:“太多了,不要那么多”!卖糕的:“不要不行”!这是买切糕时最普遍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买糕的不得已再花钱买下多出来的糕,不买不行。其实,这样的情况在买房子时也会大量出现。房子交付后,99%都会多面积,一多多个几个平方,买房人就要为此多付好几万甚至十多万出来,不付还不行。你们说这和买切糕有什么区别?
/ }& M" H, [0 o$ ~2 Z! z' ^4、内涵极深。一个切糕纠纷,本就是耍点小花样让顾客多买多花钱,最多算个强买强卖,但一扣上民族歧视、民族政策、地域歧视的大帽子,就出现了“民间千言万语说不完,官媒心里万言不敢说”的怪异情况。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和切糕的问题一样,其实都出现N多年了,土地市场的黑幕,卖地财政的恶劣,官商勾结开发的恶毒,国企央企低价拿地高价卖房的无耻,职能部门垄断经营漫天开价的凶残,如此等等,只是因为没人敢说没人敢管说了也没人听说了也让你闭嘴罢了。
( W: ^- u+ h/ a8 g6 \1 L2 A/ t" b s& V; c2 [5 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