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2
- 注册时间
- 2011-7-7
- 帖子
- 1227
- 积分
- 10300
  
- 经验值
- 9806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08-05-20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小寨路街道
|
本帖最后由 不亦悦乎 于 2013-5-24 14:20 编辑
高中以后就没再接触所谓的“语法”了,二十年了,差不多忘完了,以下是我的理解,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这个句子省略了主语,补充完整应该是:
古时候,(中国)有(一)个孩子叫司马光。
“中国”是主语
“有”是谓语,“古时候”是状语,修饰“有”
“孩子”是宾语,“个”即“一个”,是定语,修饰宾语“孩子”。“叫司马光”是补语,补充说明宾语。
所以,省略主语以后,句子”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加上标点,可以是”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也可以是”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也可以是”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所以你说的1、2,个人觉得都对;至于3,完全不加标点,个人觉得不太符合中文的断句习惯吧。
标点只是语气停顿的标志,古人只有句读,没有标点,只要理解了这个句子各部分间的关系,按照一般的习惯断句、停顿就可以,没有必要过于死板、拘泥。老师给孩子的答案打X,只能说明这个老师比较僵化、死板,不管它就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