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决定让 宝宝上 早教班,主要是觉得我家宝太孤单了,整个院子里几十户人家,就两个小孩,还不一定能天天见上面,见上面了两个小家伙还不一定愿意交流,当然也完全没办法指望两个十几个月的小屁孩能怎么交流。白天我和炎爸上班,晚上回家带他出去活动一个多小时,出门倒是能认识很多小朋友,可是大家也仅是点头之交,再加上大家都把孩子看的很重,总束手束脚的怕自己的孩子不小心碰了别家的孩子,所以总把孩子管的很严,生怕有点啥意外。
那时候天天看着七七,就觉得这小朋友完全像宅男了,除了每天晚饭后带他出去放放风,其它时间他都是和他奶奶呆在家里。有几次出门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时,我仔细的观察了他,我发现他要么对别的小朋友视而不见,要么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和小朋友玩,这问题说大不大,可也不是小问题,如果长久下去,这孩子说不定会变得孤僻和不合群,他这样的年纪,正是要学着和小朋友相处的年纪,我很怕他错过了这样的交流,会让他以后在人际交往上变得笨拙。
要改善这样的情况,除了每天尽量延长在外面活动的时间,我们最先想到了带七宝去上亲子早教班,因为家附近就有家亲亲袋鼠,就带着七宝去试听了两节课,说句实话,试听课我并不是很满意,试听课七宝完全不配合,刚开始是被各种玩具吸引,接着是完全不听老师口令,最后更是以大哭大闹课堂结束了他的第一堂课。
这些情况让我一直很犹豫,我不能确定早教课昂贵的费用是不是真的物有所值,最后还是七宝的爷爷奶奶帮我下定的决心,他们说就当是花钱给七七找几个伴儿,让他多一些和别的小朋友接触的机会,能不能学到东西先不去管它,让七七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才是最重要的。甚至七宝的爷爷把费用都付了。
最开始因为课程时间是排在周四和周五,所以每次上课都是七宝的奶奶带他去的,我对他上课的情况也仅止于七宝奶奶的描述,不过每次都会有一些进步,他自己上完课后也会显得很开心。甚至在上了一段时间课后,我再带七七出去后,发现七七慢慢开始关注身边的小朋友了,他会去观察别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很多时候还会主动去拥抱别的小朋友。能看得见的进步就是好事。
后来在我们的要求下,把七七的一节课安排在星期六,这样星期六的上午我就可以和七七爸一起陪七七去上一堂课,到现在已经陪着他很上了几节课了,这“陪读”的过程,让我能更清晰直接的去发现去观察早教课到底给七七带来了那些改变。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
这是我们决定让他上早教课的初衷,如今看来小朋友们一起学习的过程,让他学会了关注身边的小朋友,这个改变直接体现在出门后对待小朋友的态度上,他已经开始努力的尝试和别得小朋友一起玩,喜欢去拥抱小朋友,还会直接从别的小朋友手上“抢”玩具,其实也不是抢,应该算是一种交流方式。不管怎样,这些都比完全漠视身边的人和事要好。
变得有规矩,更有专注力
我最近带他上的几堂课,他基本上都是全程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一堂课一个小时,也就是一个小时的专注力,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现在看他认真上课,努力模仿观察的样子,很难再把他和第一次上课时大闹课堂的样子联系起来。 现在在家里他自己一个人玩的时间明显增长,这样的时间里他一般都是在专注的做某件事。
对智力的启发有一定帮助
启发智力,我想这应该是成功的早教课最应该具备的特点,我比较欣赏早教课关于感知力训练和精细动作的训练。这些课程让七七学会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细小的差别。能从每天习惯面对的东西里寻找出不同的新意来,这些都应该算是智力上的提高。
不过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需要上一段时间的课才能体现出来,这些特色的课程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引导过程,就像是给你开启心灵的一扇窗,或者说给你一丝灵光,然后最多的是靠家长的引导和孩子自身的领悟力。
增进了亲子关系
上过早教课的家长可能都有体会,早教课的过程大多时候其实就是老师和家长的互动过程,孩子多半扮演的是一个观察者的角色,通过观察老师、观察小朋友和自己父母的动作行为的过程,来总结提炼出他自己的行为动作。
早教课的一个小时真正能让孩子学到的很少,对于七七来说,每周的两节课就像是老师、小朋友和家人陪着他玩游戏一样。早教课的精华在于:在这一个小时里传达出一种早教方式或理念,然后家长在和宝宝的日常相处的时间里来重复和实践这些早教方法。当然在这些不断重复和引导的过程中,孩子和父母会增加更多有意思的互动,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孩子和父母的感情。
现在每次带着七七去上早教课,他表现的都很期待,他每次出了电梯后,都是自己快乐的跑进中心里,认真的玩玩具,认真的上课,虽然这早教课在我看来真的很简单,简单到很多的类容都是我们在家里教过他的,可是早教课对于小炎来说,能让他快乐就可以了,能学到一点东西是幸事,没学到也不要紧,这样一个让他快乐期待的过程就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