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62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

经验值
6874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1-07-23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等驾坡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5:1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亲子沟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各类亲子讲座和媒体的强势宣传之下,不少年轻的爸妈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也学习了一些沟通的技巧,但问题的关键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做不到”。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在“做不到”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缘由。

  原因1:灾难化
  一次,妈妈接妞妞放学,有点去晚了,回家的路上,妈妈边走边问:“今天怎么不高兴啊?”妞妞回答:“不理你!”那一回,妞妞妈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后来,好几次妞妞都对妈妈不理不睬的,“不告诉你”“不想说”成了口头语,妈妈担心极了,就这么一个女儿,以后可怎么办呀!
  妞妞妈在消极地预测未来,却没有考虑其他可能的原因或结局,她的担心属于灾难化的“认知曲解”。
  一些类似的认知曲解还有:如果孩子性格内向以后怎么在社会上和别人竞争,如果这幺小就学会撒谎以后还了得,如果现在就不尊重父母长大岂不是变本加厉……通常使家长的情绪变得敏感、焦虑、过激,继而无法做到与孩子的理**流。
  应对策略:
  试着把“如果……怎么办”改肯定式,然后寻找反证。
  我们可以试着把上面的认知曲解改一下:把“如果孩子性格内向以后怎么在社会上和别人竞争”改为“孩子性格内向,以后踏上社会百分百竞争失败”,针对这样一句绝对化的肯定句,我们可以很轻松地从熟知的人群中找到反驳的证据,比如丁俊晖、周杰伦,他们成功可能更多地是靠特长而非性格外向。所以,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方向就不再是勉强他们成为“另一个人”,而是鼓励孩子在自己性格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片独特的空间。

  原因2:非此即彼
  小华妈妈觉得自己的儿子颇有艺术细胞,很想让儿子上电视,只要一听到哪里有招募少儿节目的小嘉宾,就带着孩子赶去报名。在她的感染下,小华也跃跃欲试。三个月过去了,毫无结果,妈妈失望之极:我的儿子就那么差吗!
  这是一种两极化思维,小华妈妈以“全”或“无”的方式来看待事件或人,例如:没有全面成功就意味着彻底失败。试想,如果爸爸或妈妈的情绪被这样的认知偏差所左右,那么在安慰孩子的时候,失望的表情和沮丧的语调依然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刺伤孩子敏感稚嫩的心灵。
  应对策略:
  学会用百分比来作判断。
  面对“失败”,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调整自己的认知。比如:孩子背唐诗的时候,错了两句,那么就是50%成功;如果孩子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但答错了,那么就是30%成功,至少他有积极参与的勇气。当家长的眼睛里不再认为只有100%成功才是成功的时候,孩子就会真正感受到家长和他沟通时流露出的接纳和赞许。

  原因3:打折扣
  骏骏6岁了,凡事喜欢自己动手,自己洗脸,收拾东西,帮家里扫地……时间一长,妈妈真的把骏骏当成了小助手,“儿子,把报纸理一下”“再把垃圾倒一下”……邻家阿姨夸孩子听话能干,妈妈则不以为然,说:“这算什么,人家小囡能认500个英文单词呢!”骏骏听了,一下子把垃圾扔在地上。骤然间,母子情绪变得十分对立……
  骏骏妈的认知曲解是——认为孩子所做的积极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例如:孩子今天主动收拾玩具,或许在爸妈眼里,这原本就该做的,但在孩子看来,他是克服了马上出去玩的诱惑,把玩具收拾好,应该得到表扬。
  应对策略:
  学会“察言观色”。
  即便是自己生养的孩子,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拥有和您不同的想法。所以,我们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要注意孩子脸上的表情,学会掌控好自己的反应。如果面对孩子兴奋的表情,我们毫不留情地泼桶冷水,这样的沟通效果可不是我们所预期的哦。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值 金币 收起 理由
月如| + 30 + 30 感谢分享

总评分: 经验值 + 30  金币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10973  
爱心活力豆
1  
宝宝生日
2012-07-27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纺织城街道
学习中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亲子沟通 从父母做起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