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境界——忙于育儿之事
忙于育儿之事的家长埋头于具体的事物,但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只管自己努力做事,很少顾及宝宝的真正需求和体验,常常犯下过度保护或给宝宝施压的错误,宝宝没有遇到问题还好,一旦遭遇麻烦就大有一招走错功亏一篑的危险。 整天埋头育儿之事的家长是个“育儿工”,发达了四肢却简单了头脑。这本也无可厚非,带孩子就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可怕的是假如他们的“专家顾问”也是个“育儿大工”,不管张三李四青红皂白,对所有孩子都是甲乙丙丁那么一套方子,结果受牵连的只能是孩子。
第二种境界——长于育儿之术
长于育儿之术的家长多长了一双眼睛,发现自己的宝宝原来不是个机器,而是那么生动和多变的一个生命。家长知道是生命就有个性,就不能照本宣科地对待,于是认真学习各种育儿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常常忘了从长远的角度对待孩子的问题。 真正长于育儿之术的家长是个“育儿匠”,追求雕琢出精妙的作品,他们也有这个本事,于是不小心就会被戴上漂亮的荣誉桂冠成为别人的榜样,对于家长来说得了荣誉只要不沾沾自喜,仍然知道进取的话也不是坏事,但若一门心思维护名誉那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这以境界的家长应避免因为太怕有辱英明而追求立竿见影,相对考虑孩子长远发展就少,从而难免落入虎头蛇尾、误人子弟的泥潭。
第三种境界——精于育儿之道
精于育儿之道的家长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培养的,而是先后天合力发展的成果。他们育儿不仅动手、用眼看,更会用头脑思考,更懂得用心感悟。他们能够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理解宝宝的需求,懂得引导的办法,明确发展的方向。对这些称得上“育儿师”的家长来说,做每一件事情都不仅仅为了这件事情本身,他们的每件工作既顾及到昨天,适应于今天,又服务于明天,因为他们更懂得从全局的角度,从长远的目标去看待和对待孩子的发展,对待现实问题最大的优势在于不求完美又懂得取舍。
尽管前述的三种境界有高下之分,但却不能完全割裂,因为育儿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事,又有术,更有道,归根结底,是希望家长们的进步带动全天下的宝宝健康、快乐、满足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