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56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宝宝妈

博士

Rank: 16

经验值
399261  
爱心活力豆
62  
宝宝生日
2007-09-22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太乙路街道

Medal No.11 手机直播达人 智慧女王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0:08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中暑之后,人体非常虚弱,在恢复过程中需注意饮食- {# N: l# F/ _1 K

5 v8 O* I4 i; L# E5 B5 t! m  1. 忌狂饮水。中暑病人应采用少量、多次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ml 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消化食品),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促使热痉挛(抽风)的发生。0 N  ^/ `, Y( Z+ \5 S
4 S& O, Y4 ]. K
  2. 忌(油食品)腻韧性食物。
% F: s4 D# X$ W& K+ c& E; n; T! [& P' T3 `4 y
  3.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后,大多有脾胃虚弱之象,大量食用生冷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9 F- ?( v, Z& }6 r) _- p
& U/ j$ x  w7 r7 ^
  4. 忌偏食。9 z4 T& i! y, T5 `5 x! B3 J3 p
# k+ M" \% Q5 ~1 X7 F% F9 K! {1 f* s: l
  5. 忌纯补。中暑之后,暑气未清,虽有体虚之症,但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6 q' F3 z+ r8 n! i0 |3 p; f
  F' K, p$ x, @' q  饮食推荐:9 v( C( t( ?' Y6 ~2 k

; Y- ]& [( f1 h. w( b8 W8 H+ a/ ?, t  冬瓜莲叶* Q2 f. G6 T- \6 e; g* A

; h# W1 O1 u/ P6 W7 \% q- T  冬瓜10g,莲叶1张,粳米60g,加水同煮粥吃。每天一剂,连服4~5天,用于预防中暑。* q0 q+ a( e* }; H
: p# j5 @" F. ]1 g7 a+ h5 S
  杨梅汁
. E$ k- v6 S; _; {8 f# }. m" ?# h) a+ X. n2 t- O! t6 @
  鲜杨梅500g,白糖50g。置瓦罐中捣烂加盖,七天后用纱布绞汁,再取汁入锅中煮沸,待冷却装瓶备用,常食可预防中暑。
( i" X2 l5 I# ], O$ p* a
/ I% K$ Z" u$ @  米仁炖鸭" t4 v# P+ _* i  {" s
) z0 o3 z  `8 Y1 H0 A
  冬瓜 500g,米仁30g ,鸭1只。将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冬瓜去皮切块,与米仁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煮汤服食。有清利湿热的作用,适用于中暑先兆及轻症患者。' _' J, q$ T' r0 x3 X

$ i7 |, a( v8 y, _) Q; q  苦瓜. |8 D' }1 z" q

7 z0 f& P  k2 ?" V6 @* s; G; x% O2 f: d  鲜苦瓜 1个,绿茶3g ,将苦瓜去瓤切碎,与绿茶加水煎服。此品清热醒脑,用于重症中暑伴昏迷者。" _) M& x# l) ?" ?& e+ Q
5 v3 s7 l/ W% i* M2 B: v. c! j- a
  鲜藕汁! u/ r$ J% E& S+ U. D
4 d* H! e2 F' q
  鲜藕 250g ,切块捣汁,灌服或自服。用于重症中暑伴四肢抽搐者。
hello莱莱妈

上小学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69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1997-00-00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wanwan18: 顶一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中暑之后如何饮食调理虚弱身体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