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枫飘凌 于 2016-10-27 14:30 编辑
2012年10月,一位姓杨的女士和我联系上,告诉我她通过百度看了我的贴,想见个面,给自己和家人做一个家庭整体保障方案。她说,她在重大工作。
周先生是重大计算机学院的老师,夫妻俩都是博士,刚生了一个弟弟。由于马上要被公派到美国留学,所以周先生准备在出国之前为自己和儿子办好保险。
投保前,周先生提了一个问题,我一时无法解答,但他却通过“计算方式”这一思路解决了条款上没明确说明的的问题。 从业13年,我还是第一次被客户的问题难住。但周先生的思维方式方式确实让我耳目一新。 还有一位郑先生,也是博士,我曾经在我的其他文文里提到过。 2010年的春节,被公派到澳大利亚留学的郑先生联系上我,在相互取得信任后,郑先生嫌QQ沟通太不方便,便拨通了越洋电话,和我聊了很久,他很认同我的保险理念。但如要投保,得等到半年后回国才能办理。 同年9月,郑先生联系好在我公司见面。 本来我觉得6000元的万能险,保额70万,已经设计非常合适了,但被郑先生要求将所有保额都增加到最高值。 我提醒他,调整后的结果,合同将在60岁左右终止,他反而开导我说:“我的车每年也要消费6000元的保险费,为什么我就不能消费同样的金额。只有把保额做大,一旦发生了不测,对自己对家人才能起到最大的帮助。” 郑先生投保时,不仅不考虑收益,连本金也不考虑。 后来,我把万能险的这种思路讲给其他朋友听,好多人都非常赞赏并采纳了。 所以,给这两名朋友保险,是很轻松愉快的,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更重要的是,我能从他们那儿学到东西。 第一次和杨女士是在她的办公室面谈的,我用了2小时,把家庭保险方案细讲了一遍。 两天后,杨女士约我在重大门口的一家快餐店,她一见面就拿出来几张纸,上面工工整整地写满了72个问题,其中大人的46个,孩子的26个。 从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我用了近4个小时来一一作答,我非常庆幸自己,回答好了所有的问题。 杨女士和我一样,也是化工专业,而且都毕业于四川大学,只是她比我聪明,读完了博士。 和前两名博士一样,杨女士也属于思维敏捷、逻辑严密、学习力超强的人,她对我的回答也非常满意,在对方案略做些调整后,也很快为一家人参加了保险。 在送保单时,我想着那72个问题,同事们到底是否都清楚明白,所以请杨女士为我复印了一份,并保留至今。 很多朋友在参保时,都是在听代理人讲解,代理人说哪样好就参加哪种,说哪样回报高就选择哪种,对自己参加保险的目的并不清楚,保险是用来解决什么的也不清楚。 可能很多朋友都会说:72个问题,我怎么想也想不出来! 是的,换做是我,我也提不出来。但每当我翻看公司下发的保单时,都不免唏嘘,险种的选择搭配不当,设计思路混乱,甚至完全是生搬硬套等情况比比皆是。这样的保单,真能肩负起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对未来的希望和祈福吗? 有些人说保险骗人,其实很多时候都跟自己的决定有关,如果一张保单并没覆盖你所需要的保障,一旦需要时,它当然无法提供更多的帮助,自然你就会感觉保险骗人,保险并不保险。 在目前的中国,由于粗放式发展大肆招徕代理人的后果,导致寿险行业仍然是良莠不齐,所以问题保单乃至垃圾保单还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在寄希望于保监委强力整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把诸多疑问消除在投保之前,而不是让隐患深埋在保单里,相信这也是对自己的权益的尊重和维护吧。
有关鑫祥的问题:
有关智胜人生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