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80
- 精华
- 2
- 注册时间
- 2011-6-30
- 帖子
- 3415
- 积分
- 27963
   
- 经验值
- 27963
- 爱心活力豆
- 3
- 宝宝生日
-
- 地区:
- 街道:
|
本帖最后由 紫明妈妈 于 2012-8-16 16:16 编辑 # g# p& d: { k, p% h$ u) N4 } J
9 t# i2 p7 [( C) W+ j
汉中凉皮一起我开过帖子,就不细说了。说一下秦镇的凉皮吧,我上小学的时候,春游就去过秦镇,老在那边吃凉皮,那个时候才一块三毛钱一碗,还是大份,和现在一样买凉皮送稀饭,送绿豆汤。(有点小感叹,文艺范儿有没有)5 Q: o) }" _: T/ |. m9 h
! @. _$ V) n1 S' g* [- e* s
户县的秦镇凉皮,算是陕西凉皮“四大花旦”之一了。秦镇米皮是户县产的籼米做的,制作工序和汉中面皮差不多,都是泡米,打浆,蒸熟。户县凉皮讲究细,蒸好的皮子是很大的一张,切丝就成了技术活。再拌上特制的辣椒油(叫“油泼辣子”)、醋和盐,加上黄瓜丝和豆芽,一碗碗看来红通通、吃来“筋、薄、细、软”。有俗语说:“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秦镇米皮、乾州锅盔、岐山臊子面齐名为关中地区三大著名面食。历时够悠久吧!- B4 p( D" F$ r7 j5 T9 t. b* n8 X
4 I6 h. _" u5 q' H# S8 R
秦镇凉皮历史典故:
/ U' k( S, U4 ~! }; y, z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关中大旱,沣河缺水,户县秦镇一带稻子干枯。百姓心急似火,官府还催逼纳贡大米,坑得大家无法,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长出了稻穗。可收割后,碾出的大米又小又干巴,根本没法向皇帝纳贡。大家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个叫李十二的,用这种米碾成米面,蒸出了面皮,大家吃后,个个称奇。于是,李十二带着面皮,和纳贡的人来到咸阳。秦始皇见贡米又少又差,传旨问罪,李十二急忙跪奏道:“此米虽差,却能制出佳肴,今奉上面皮,望万岁御品。”秦始皇吃了面皮,其味甚美,颇感稀奇,这才赦了众人之罪,并让李十二天天蒸上几张面皮供他食用。后来,李十二在某一年的正月二十三去世。秦镇一带的人们为纪念他,在这天总要蒸些面皮。这种蒸面皮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了户县秦镇驰名的小吃。
4 g5 A3 @4 U8 s; w* W
) p0 K4 X5 A3 Q1 S2 S8 y; G1 I; c7 z西安好吃的秦镇凉皮,很多人都说秦镇史玉林凉皮味道正宗,但我还是觉得户县桥头的好吃,虽然最好吃的那一家已经拆迁了。我深信一方水土制一方美食,转移了地方,味道肯定有变。
|
|